解析未来“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行业”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5-07-12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134
据调查显示,我国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不足5%,而无序填埋、乱倾乱倒等情况普遍,既破坏生态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
建筑垃圾是指新建、改建、扩建、拆除或其他方式损毁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市政工程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是指利用建筑废物中有效物质制作建材等又回用于建设工程的处理方式。目前主要为再生骨料、再生砖、再生无机混合料、再生骨料混凝土及砂浆等。
火焰山渣场是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区**具备“建筑垃圾消纳场许可证”的建筑垃圾处理场所。记者近日在现场看到,渣场坐落在数个小山坡之间的凹地里,不断有拉着建筑垃圾的车辆驶入,工人们正忙着将垃圾分选、打碎、循环利用……经过近4年的使用,这个能容纳300万立方米建筑垃圾的渣场基本被填满,大部分砂石裸露在外。
据火焰山渣场负责人黄念介绍,贵阳市主城区每年产生3000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而送入具有建筑垃圾消纳资质的渣场处理的不到30%,大部分没有进入正规渣场,还处于无序填埋状态。
然而,垃圾定点填埋点已经趋于饱和。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建筑垃圾总量3500万吨/年,经相关指定批准的垃圾填埋点远远不能满足巨大的垃圾产量。
我国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和再利用不够重视,一些城市发展规划中没有相关内容。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以北京市为例,前几年推出6个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但从市政府到委办,再到各区县,大家的理解都不一样,各城区对这个事情的观念和心态不统一,认识程度不够高,“这6个项目已经运作三年了,但到现在连1个项目都没建成。
目前,建筑垃圾“超载”现象已成为城市“顽疾”,其产生量巨大且日益增多,但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却严重不足,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亟须破解。
为此,可积极开展示范城市和试点项目推广工作,总结经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设立行业准入条件,建立拆除、运输和处置一体化的特许经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投资经营;制定财税、信贷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和相关项目建设;设立资源化利用装备研发专项,鼓励研发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