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砂石生产线现状问题
发布时间:2015-07-19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134
随着房地产市场和基础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砂石生产线的发展在建材行业一样在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国的砂石的产量已由1984年前的年产6亿t增加到现在的15亿t,年生产规模20~100万t以上的企业约有1000余家,其中人部分为国有、集体和合资企业,年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30%,其他的小型企业主要是村、乡、镇及个体所有,约有10000家,产量在10亿t左右。
砂石是工程建设、混凝土拌和的重要原材料,砂石的使用量在不断增长,仅北京市1998年消耗水泥800万t以上,消耗砂石约4000万to对砂石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基本接轨。砂石生产线的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都比较落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个体小规模分散经营占据了本行业的主体,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很小适应。
当前国内外砂石生产线的发展的市场很好,潜力比较大。例如日本人阪二期填海工程,需填海砂约2000万m3,其中约800万m3需进口;汁绳、神户等工程不但需要填海砂,还需要人量建筑砂。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对机制砂的需求会不断加人。在基础设施上,未来几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强与扩人资金投入(预计约为1:500亿美元),1998年9月国家增发1000亿元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主要是公路、铁路及水利、电力建设),1999年公路和铁路建设投资约2600亿元,加上房屋、建筑等共投资约4000~5000亿元。这给砂石行业带来机遇和市场。
以北京市为例,目前每年需要建筑用砂石量约为4000万t,而国营建材企业只能提供约90万t,其余人多数来自乡镇个体企业的自采砂石。20世纪80年代以前,北京市中粗砂供应严重不足,靠周边地区(如河北省易县、涞源县等地)建立供应基地,将当地距马河河道中的砂石通过京原铁路运进北京,每年进京中粗砂约150万to随着北京的基本建设不断扩人,由于铁路运费、铁路专用线建设、首都设施建设等闲素的制约,运输中粗砂受到限制。中粗砂的供求矛盾进一步突出起来,建设规模继续增长,砂石生产却未增长,甚至有所下降,1998年河北三河进京碎石约1000万吨就是一例。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