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拌合系统的布置原则
发布时间:2015-08-07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134
混凝土拌合系统一般以拌合楼为中心结合成品堆料场和水泥仓库进行布置。要求做到进料方便、出料顺畅、布置紧凑、工艺合理、产品质量有保证,并应尽量缩短物料流程,减少转运环节,利用坡地高差自溜运输,以节省土建设备投资和动力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进行混凝土布置时,一般应考虑:
(1)在选定厂址的范围内,确定适当的拌合楼的位置。拌合楼的地基必须坚实。当一个混凝土工厂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拌合楼时,要特别注意拌合楼的组合方式。多楼组合的基本布置要求是:每座楼*好有单独的出料线,一般不宜串联;进出料线应互不干扰;砂石和水泥要从砂石堆料场和水泥库一侧进料;拌合楼如需分期安装,楼与楼间应留有必要的施工场地。
(2)对于混凝土有降温要求的拌合楼,一般要设冷冻楼供冰、供冷风和冷水。冷冻楼的位置应紧靠拌合楼进冰侧,必要时冷冻楼可架空跨接在混凝土出料线上。目前国产拌合楼料秤布置密集,无法加设冰秤,只好利用多余的骨料秤位置设置冰秤或在拌合楼外称冰直接向集中斗送冰。
(3)大中型混凝土工厂的水泥仓库一般采用水泥储罐,其位置要结合水泥卸载站和拌合楼考虑。从水泥罐到拌合楼采用机械输送时,其水平运距一般不宜超过100m,水泥储罐地面高程也不宜低于拌合楼,水泥进料方向应与拌合楼的结构相适应;气力输送时则布置比较灵活,水平运距一般可达500m,地面高程也可低于拌合楼,具体数据由计算确定。水泥卸载站要结合对外交通的站场布置,尽量靠近水泥储罐。当从卸载站到水泥储罐的卸载距离和高度超过卸载设备的能力范围时,可用中转设备转运或调整卸载站、水泥罐的相对位置。袋装水泥和散装水泥的卸载站分别设置,水泥拆包间应与袋装水泥库放在一起。
(4)混凝土工厂堆料场应设在地形平坦和排水良好的地段,便于受料和向拌合楼供料。堆料场骨料的活容量一般为3-5d的需用量,特别困难条件下可减少到4h需用量。冬夏季施工按特殊要求确定。堆料场长度方向应尽可能东西向布置,以减少太阳辐射。堆料场到拌合楼的距离不宜过长,当一条带式输送机向一座拌合楼供料时,从供料点到拌合楼的距离以小于300m为宜,一般不超过500m。向两座楼供料时应尽量缩短距离,并加强运输换料控制,增加有效供料时间。
当采用风冷骨料时,储仓内必须经常保持必要的料层厚度,同时由于换料频繁,应按实际需要验算带式输送机的供料能力。
(5)对粗骨料有加热、冷却和二次冲洗筛分要求时,需在堆料场和拌合楼之间(或在拌合楼顶)分别设置相应的设施。二次筛分既可设在拌合楼下,也可设在楼上。如设楼下,为调节骨料交替上楼,二次筛分后要有小料仓。二次筛分设楼上时,则可在堆场廊道将粗骨料按大致需用级配混合后运输上楼,因此无需交替上料,堆料至拌合楼的距离也可不受限制。
(6)水泥输送压缩动力一般仅需2-4Kgf/cm2,为减少电耗,混凝土工厂宜设专用的压缩空气站
(7)为便于料罐冲洗,应在运输线附近设料罐冲洗车间,冲洗用水的压力一般为2-4Kgf/cm2。
(8)为便于处理废弃的混凝土,应在拌合楼或出料线附近设置适当的废料弃料设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