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看我国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对策
发布时间:2015-08-29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134
建筑垃圾圾主要是指工程新建、改扩建及危旧建筑物的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个废弃物。它主要包括建筑渣土、废砖、废瓦、废混凝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及少量的钢材、木材、玻璃、塑料、各种包装材料等。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是指建筑垃圾中的废渣土、废砖瓦、废混凝土等建筑废弃物经过分拣、粉碎和筛分后作为再生资源重就利用。他不仅可以节省建筑成本,而且可以改善建筑环境,实现建筑与环境的良性循环,是一项造福人类的工程。
1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现状筑垃圾面广量大
伴随着工程建筑的不断地加快,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在高速增长,期间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有关统计显示,在每1㎡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t。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我国每年20亿元以上的工程建设将持续10~15年,同时每年会产生约6亿t的建筑垃圾,其量之大、面之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2建章立法操作性差大于1995年11月通过了《城市固体垃圾处理》,要求“产生的部门必须交纳垃圾处理费”。2004年12月,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46条规定:“工程施工单位应及时清运工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并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定或措施可操作有限,并受制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制约,目前巨量的建筑垃圾,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建筑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这不仅耗用了大量的耕地及垃圾清运等建设费用,而且给环境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1.3研究成果推我国一些“建筑垃圾的循环再生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等,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同济大学等单位也先后从事过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广使用受到了制约,仍难以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效益。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和一些远见卓识的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了科学处置和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对于节约资源、美化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看到了潜在的市场前景。相继开始对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进行了许多探索性研究和一些有益的实践。中国建筑材料学研究总院自1997年以来先后承担完成了“再生混凝土集料和再生混凝土的性能与应用”、“城市建设垃圾在建材工业资源化技术研究”、“固体废料物在水泥混凝土工业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2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对策广困难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再生利用规划
就目前情况而言,首要的任务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和完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科学的建筑垃圾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强化建筑垃圾的源头管理,提高条款的可操作性,避免指标的空泛。与此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实行建筑垃圾环境许可、处理申报批准、限量生产等,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坚决杜绝建筑垃圾大量排放、随意排放和低水平再生利用,使建筑垃圾资源化由行政强制执行逐渐过渡到社会的自觉行动。
另一方面,各级各政府要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地区区情,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制订本地区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规划,以指导全国和地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并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正真落到实处。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