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打造“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链

发布时间:2015-08-29

作者:

来源:

所属分类: 新闻中心

所属分类: 行业百科

浏览量: 134


  目前,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研究课题。发达国家大多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之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努力,基本实现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在这些国家,建筑垃圾是一种资源造就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已经高达95%甚至****。  

 

  在此背景下,广州环能建宝有限公司提出打造“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链的构想。在建筑垃圾产业化过程中,实行全过程管理模式,根据一个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分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行维护阶段、拆除阶段逐一来划分阶段,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分解、处理和回收利用好该项目可能产生的全部建筑垃圾。 

 

  将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与建筑垃圾产生后的后期处理利用结合起来,形成综合处理利用——将建筑余泥利用、建筑废弃木材利用、建筑废玻璃利用等列入利用方向;运用新技术制作免烧广东青砖、红砖等各类工艺砖制品,解决工艺砖品类缺口;建立混凝建材骨料搅拌站与新型的其他建筑机械设备,同时在工程中运用一系列新措施解决粉尘污染,例如PM2.5的问题。

 

  对广州来说,可以先行结合区位建立不少于4个固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处理场所,制订统一的清运标准与排放措施。对城市片区改造,大型拆迁项目,可移动设备可进入现场就地处理建筑垃圾,*大限度降低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与对城市环境的二次污染。 

 

  在末端产品的推广上,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制订相关的产业政策与再生产品的标准,明确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缴纳处理费的统一标准,推广建设单位按比例使用合格的再生材料,形成可持续的产业循环。 

 

  笔者了解到,在云南省昆明市,由于起步较早和昆明市政府从政策上大力扶持,每年产生的约760万吨建筑垃圾将得到有效再生利用,可创造上亿元的价值。在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技术上,昆明市当地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做到了建筑垃圾取之于此,用之于此,实现了“零”排放。其技术运用于多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在95%以上。  

 

  又如大理市政府给予企业*直观的补贴就是退税和提供无偿土地,而广东本地的城市目前还没有具体的产业支持政策。”高彬建议,政府部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加以引导,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建筑垃圾再利用企业的发展,“政府可以参考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的形式,对处理资金方面提供补贴,也可通过清运费、垃圾处理费中提取;建筑垃圾处理的用地、高负荷用电等方面帮忙协调,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广州环能建宝公司计划整合社会与企业资源,力争2014年底在广州投资10条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生产线,年处理建筑垃圾300万吨。未来5年内,在全国投资100条建筑垃圾生产线,年处理垃圾30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