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启示

发布时间:2015-10-24

作者:

来源:

所属分类: 新闻中心

所属分类: 行业百科

浏览量: 134


  “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各级政府重建任务非常艰巨。生产原料和资金不足、灾区群众就业难题,特别是地震后的环境恢复等问题,让政府感受到巨大压力。不过,随着更多类似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生产线项目的出现,不仅有利于加快灾后重建和发展,还能减轻诸如就业、环保、建材需求、土地分配等多方面压力。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生产线是投资达千万元的项目,将这样的项目兴建在千疮百孔的地震灾区,能够吸纳相当数量灾区劳动力就业,帮助当地受灾群众尽快走上就业脱贫、就业脱困的道路。

 

 

  地震发生后,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许多建材价格相应上涨,尽管有国家帮扶,但如果建材全部由外地购入,将会增大重建的成本和压力。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就是将倒塌的建筑和成为危房将要拆除的建筑所形成的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生产成新的建筑材料,此举能有效抑制建材涨价,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大量的建筑垃圾得到回收利用,而不填埋或者到处丢弃,能减少建筑垃圾对土地的占用。有数据显示,如果将灾区受损房屋拆除50%,建筑垃圾总量将超过5亿吨。

 

 

  多上点类似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生产线这样好项目,有利于灾区环境和资源节约,灾后重建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灾后重建,要有节约意识。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既节约资源,又利于环保,可谓一举两得。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做到可持续发展,要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短期的应急恢复和长期的重建家园都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进行建设。既要解决当务之急,又不急功近利;既要解决实际问题,又要坚持科学发展。类似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生产线这样的事,就是灾区的生动实践。

 

 

  坚持科学发展,特别要重视科技进步和对先进技术的利用。将地震中废弃的建筑垃圾进行回收,生产出能够再次使用的标砖等建材,这是防止资源流失、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在困难的条件下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刚经历了大灾难的艰难处境下,政府需要充分调动广大受灾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灾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