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砂石生产线的料场选择

发布时间:2015-11-19

作者:

来源:

所属分类: 新闻中心

所属分类: 行业百科

浏览量: 134


  砂石生产线的料场作为生产原料的来源,直接决定着产品的岩性、原料的开挖运输成本、系统运行周期的长短等等。而且,在近来多个项目中出现料场资源枯竭(岩石断层)、岩性变化、夹砂夹泥等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砂石生产线的运转。所以,在生产线建设之初,料场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这篇文章,我将为大家介绍料场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1)在进行料场选择时,首先要了解工程的需要和河流梯级(或地区)的近期发展规划、料源状况,以确定建立几个梯级共用或地区性的砂石生产基地,或建工程专用的砂石系统。

 

  (2)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与混凝土的级配资料,计算各级和总的砂石需要量。混凝土级配应结合料源的实际情况,通过综合的技经比较确定。成品骨料的利用率,一般宜在90%以上。低于90%时,应考虑采取级配调整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3)根据料源的分布、贮量、质量和采运条件,对采用天然与人工骨料作出初步的判断。只有确认天然或人工骨料明显有利时,才能采用一种骨料方案。凡有相当数量的工程弃渣时,都应考虑利用弃渣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4)对采石场,首先从岩性、夹层、埋藏状况来判断其开采和加工条件。一般地说,岩石的强度大,特别是冲击强度大,岩石的可碎性、可磨性差,石英含量高,对设备的磨蚀性强。通常石灰岩、花岗岩的加工性能较好,玄武岩、安山岩较差,砂岩的岩性变化较大。

 

  对沙砾料场,须进行质量评价,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砂砾料,应研究采取措施改善质量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5)根据个料厂原料的贮量、质量、级配和开采运输条件,拟定料场的组合方案。在料场选择时应优先考虑具有下列一些有利条件的料场:

 

  1)可采贮量为工程需要量50%以上的主料场;

 

  2)与砂石用户或现成准轨铁路、码头距离在5~10km以内的料场:

 

  3)有用成分在80%以上的料场;

 

  4)平均剥采比,砂砾料场在0.2以下,采石场在0.4以下,覆盖层的厚度不超过15m的料场;

 

  5)有用料层的厚度,砂砾料场在3m以上,采石场在12~15m以上;

 

  6)料场的地形,应具备建立必要的作业面的条件;

 

  7)具备陆上开采条件的料场;

 

  8)采石场与周围建筑、交通干线、施工场地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9)不占或少占田,不拆迁或少拆迁现有生活、生产建筑物的料场。

 

  以上内容为砂石生产线的料场选择的总体原则与方法,遇到实际情况还要认真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确保能够满足系统的生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