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遭遇“成长的烦恼”

发布时间:2015-11-30

作者:

来源:

所属分类: 新闻中心

所属分类: 行业百科

浏览量: 134


  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的试点工作。近日,记者分赴北京、山东、云南、四川等多个省市,走进这些试点的城市和企业,探访建筑垃圾资源化之路。

  记者采访发现,经过数年探索实践,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在技术层面已经不存在障碍。

  青岛一位工作人员将记者带到一个水池旁说:“生产线上用的水全部是旁边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来的中水,冲洗骨料之后再抽回来存放沉淀,然后再用来冲洗,保证不浪费水源和造成污染。” “目前公司有三条生产线,年可处理建筑垃圾100万吨。” 在震后的四川,记者在都江堰(德滨)地震建筑废物产业化示范处置项目处看到,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一堆堆被铲起,通过传送带被一个大机器源源不断地“吃”进肚子里,经过分类、“咀嚼”、加工后,“吐”出来的就是一块块五颜六色的建筑用砖。据都江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武介绍,震后,都江堰城区共拆除危房1558栋,产生了400万吨以上的建筑垃圾,其中大部分都被运到了这里,经过筛选、破碎处置,*后变成可以再利用的各种建筑材料。在北京,由北京**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北京元泰达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用建筑垃圾制造的再生砖,已经在北京草场胡同仿古建筑以及郊区一些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利用。北京亦庄开发区用再生砖做填充墙已经有17年。尽管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成熟,其产品用途广泛,但建筑垃圾资源化之路还是面临一些挑战。

  挑战之一是建筑垃圾处理不规范。记者了解到,现在我国城市普遍存在建筑垃圾源头监管乏力和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相互交叉的问题。建筑单位只负责将建筑垃圾从工地上清理干净,运往哪里和怎么处理一般都交给运输公司。为了省钱省事,运输公司常就近随意倾倒或填埋。

  挑战之二是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成本高。从事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企业,主要加工处理隧道、地铁、公路等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企业需要自己将垃圾运输回来,加工处理建筑垃圾还需要分拣,这都要耗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因此,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再生产品与用天然材料制成的建筑材料相比,价格上不占优势。同时,市场上的绿色再生建材并不受欢迎,因为人们通常会认为用建筑垃圾制成的产品质量不好,不愿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