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阻碍了我市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步伐?
发布时间:2015-12-18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134
销售渠道不畅
企业连喊“吃不饱”
我市努力研发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术,部分轻集料混凝土砖带有自保温系统,已跻身新型节能建材行列。但因为销售渠道不畅,不少企业仍处于“吃不饱”的状态。
去年, 10余家上规模的建筑垃圾回收化利用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后,产能扩大了两倍,销售却没跟上,不少工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市面上的砖主要有烧结岩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砖、轻集料混凝土砖三类,市场占有率大致为70%、25%、5%。虽然轻集料混凝土砖卖价比烧结岩空心砖便宜了近两成,由于‘出身’不佳,不少业主和设计院不愿选用它。”
个别主管部门也有偏见。这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轻集料混凝土砖被作为内、外墙砖砌在了在建项目上,某区质监部门得知后竟然叫停了施工。
政府引导是关键行业需加快整合
为什么市场不爱建筑垃圾再生产品?
“砖的属性不同,施工手法不尽相同。”市城乡建委人士介绍,轻集料混凝土砖属于水泥制品,由于没有经历烧制环节,强度不如烧结岩空心砖,不少人担心其有开裂危险。实际上,通过加挂钢丝网、设置墙体构造柱等措施,轻集料混凝土砖的开裂危险是可以化解的。
“从环保和节能的角度讲,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大势所趋。”该人士表示,我市明年将推进建筑产业化,标准化的制作工艺和施工技术,将为建筑垃圾再生制品的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轻集料混凝土砖要炼就竞争力,必须加快行业整合。“不妨选择与实力企业合作,借用它们的‘壳’为自己的产品提升名气。此外,政府引导非常关键,应在政府投资的工程中多采用这种再生产品。”
冉和平透露,上月,河南许昌已出台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意见,要求建筑、市政、水利等设计部门在图纸设计环节,重点考虑再生产品、再生骨料利用;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新建工程时应回用一定比例的再生产品。“希望我市相关部门早日为建筑垃圾再生制品‘正名’,出台相应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引导金融资金、民间资本涉足其中。”
记者从市市政委了解到,目前,我市草拟了《重庆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已向各方征求意见。该征求意见稿提出,新、改、扩建工程,在经济和技术允许的范围内,优先采用建筑垃圾再生建材
上一页
相关新闻
2021-09-15
铁路17万公里!高速公路13万公里!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全文发布!
2021-09-15
2021-09-15
2021-09-15
开工啦——公司组织技能与管理培训 推动技术先行 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1-09-15
2021-09-15